徐永明 / 中國時報 A15/時論廣場 2004/11/24
如果阿扁總統提出黨徽/國徽的重疊問題,是一種選舉操作,那麼這絕對是一個起頭而已,不會如藍軍的願太快落幕。因為生活中這種黨國合一的案例太多了,上自國旗、國徽、國歌、憲法的總綱,下至各軍種的符號、國家機關的設置,乃至中正紀念堂,都是具體而微的。國家作為政黨壟斷工具的政治表現,所謂中視、中廣的黨產問題,比起來不過是枝節而已。
令人驚訝的,大概不是綠軍這麼會打選戰,而是號稱民主鞏固已久的台灣,在總統直選後快十年了,還在吵這樣的基本問題:民主體制中,政黨與國家的關係是什麼;簡單說,黨比較大,還是國家比較重要。作為建國政黨的國民黨,當然是中華民國許多典章制度的源頭,但是作為一個政黨競爭下的在野者,這些過去黨國合一的優勢,卻成為目前一面挨打的難言苦果。
這就回到了台灣民主化的特性,是一個透過選舉競爭發動的選舉民主,從政治職位的開放出發,在蔣經國、李登輝主導的優勢下,將反對運動的動能轉向選舉運動。這是為什麼過去民進黨內雖然有選舉/社運路線的辯論,但是很快地就往選舉機器發展,特長是有效的提名制度、精準的民調、樂於競選的菁英,這個鐵三角造就了民進黨近幾年的選舉奇蹟,一舉要拿下年底國會的多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