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徐永明】 / 中國時報 A15/時論廣場
近來,蕭新煌教授提出一個問題意識,即:台灣還能為亞洲民主做什麼?
台灣的民主化經驗對於亞洲其他國家的政治發展,是否還有示範性的效果?蕭教授的討論著重在社會運動與政治轉型的關係。這裡筆者則作一個小補充,從民主體制的二次轉型談起,討論台灣民主發展所遇到的獨特挑戰。
的確,兩千年政黨輪替以來,台灣社會有民主退潮的趨勢,亦即對於民主的優越性不具有信心,而與經濟發展兩相比較時,民眾認為經濟發展遠比民主重要。在與過去威權時期的穩定相比較,也認為威權可能比民主更有效,尤其是在社會安定與經濟發展兩個項目上的產出上,具體表現為對蔣經國的懷念,成為政治操作的時尚。
而如果從政府的各個機關的社會評價作比較,相關研究赫然發現,軍方、公務員所受的信任度遠高於政黨、媒體、立法院等民主建制,也就是民主政治的相關行動者被台灣民眾視為社會不安的根源,乃至經濟成長的主要障礙。
尤其相較於中國的高速發展,許多媒體輿論,乃至政治菁英更是對於台灣民主體制的競爭力有疑慮,欣羨起對岸的威權發展模式,而這與島內的蔣經國熱是一體兩面的,代表一個民主退潮的趨勢,乃至對威權過往的懷舊,政治現實上則搭配藍、綠對抗成局,走一個保守的政治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