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徐永明】 / 中國時報 A15/時論廣場
這是一本攝影集,記載了一九八六年五月至一九八九年五月間台灣民主運動的紀錄,也是民進黨十八年黨慶活動之一。逛書店時無意中看到,翻著翻著突然覺得自己可能不年輕了,很容易被一種感傷之情籠罩著,似乎每一張照片都可發現許久未謀面朋友的面孔,或是許多知名權勢人物年輕時、街頭上、浮腫前的清純模樣,而遠遠的角落,依稀記得那樣吶喊的聲音。
據說這是種被過去鬼魂驚嚇的症狀,看著照片人物與事件,那些眼神像是在招呼、質疑、苦惱,而那些手勢與標語,也不那麼黯淡與突兀,像是一種姿態,提醒觀者過去的一些秘密與象徵。猛的才想起過去做過或是經驗了什麼,以及那時候衝動地許下了承諾,或是逃避了什麼。
這是一種注目的方式,透過現在來注視歷史,提醒觀者過去的許諾與行動。刺激的是,看著學生「五一一行動」的校園普選訴求,前排的幾位拉著布條的大一新生,現在有今年要參選立委的,也有位居黨政要津的,當然也有退出江湖、隱於校園的,重點不是這些學生多厲害,而是當時的氣氛看起來迷人,不足五十人的行動可以鬧翻校園,許多人因此走上了反對運動的路。
不知這樣的經驗是好是壞,年輕的激情加上運氣,卻決定了個人志業,也牽動這個島國的方向,很難想像是在一個母親節發生的。